数据显示:从2017年初开始,摩拜新用户转化率以2倍的速度增长,日注册量增长30倍,单单是小程序的独立使用次数就达50,000,000次,现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城市中投放。
考虑到转化率,美味不用等商户事业部总经理李逸发现,第一版的小程序有点小问题。美味不用等小程序的第一个版本只接入了排队功能。但她发现,排队只是顾客用餐的第一个环节,如果只让用户在小程序上完成排队,用户后来的动作她们将会一无所知。
怎么通过线上排队等位,连接用户线下的场景?李逸觉得,用户之所以排队等位,是为了就餐,那么,何不在美味不用等小程序上增加点餐、支付及会员的功能,来提升用户和收益转化呢?
这样,美味不用等小程序新的使用场景就成为:顾客在前往餐厅的路上,用小程序取号排队,到店之后,扫描餐桌上的小程序二维码,就可以点餐,用户结束后,再扫此二维码微信支付。
美味不用等通过小程序可以了解到消费者的如下信息:
1、 是否以前到店消费?
2、 账户中有多少积分?优惠券?
3、 识别不同级别的会员,能够享受什么样的折扣?
数据显示:美味不用等借助小程序一个月翻台2000台的商户,单月多开134台,节省一名服务员人力,多创造4万元的价值。
和摩拜一样,美味不用等也使用了小程序的“兼容普通二维码”的功能,点餐与支付的二维码兼容在一起,商户在节省成本的同时,用户的体验也发生了变化。
比如,以前用户在扫码买单时,通常需要自己输入消费金额,但使用美味不用等小程序,用户在扫码买单的同时,手机会直接显示本次消费的金额,用户只需确认即可,点击详情还可查看本次消费的具体明细。
作为一个老牌互联网公司,注重产品体验的携程,则希望通过产品设计和社交玩法,完成了用户转化。
这是从携程小程序进入,直到转化的所有步骤,一共是6个。
第二个页面有清晰的的红包展示,并在上方显示“500元”,点击进去立刻获得500元出行大礼包,如果点击“立即领取”将提示输入个人信息,进入到礼包领取阶段,每个礼包后都有引导用户“立即使用”的字样,整个流程很顺畅。
重要的是,携程的小程序还利用了微信的社交功能,完成了裂变。
在引导转发时,携程一共设计了两步。第一步是:在领取完礼包后,可以选择“我也要发礼包”,并且上方有“朋友们的手气”字样,促使用户转发给朋友。
第二步是:用户领取完礼包后,再一次提醒用户“我也要发礼包”,从而再次引导分享。在每个礼包旁都会标有“礼包有效期”,利用消费者对优惠的敏感心理,促进转化。
用户来了,怎么让他持续来,怎么把他们变与“忠诚用户”,一直是商家希望破解的未解之迷, 这个“黑匣子”小程序能打开吗?
03 复购:用大数据挖掘本质需求
大数据带来的一个好处,就是能将多维度采集到完整的数据,统一到一个身份上。不管你是网络上的“隔壁老王”,还是现实中的凯凯王。
通过你的动作数据,商家还能判断出,你是一个重度客户还是一个“九头牛也拉不回”的客户。
关于“如何让用户留下来,反复消费”,爱鲜蜂有一套自己的设想,它们将会更多利用小程序的“模板消息”能力,准备一套用户“唤醒机制”。
微信官方之前公布过,小程序模版消息的推送机制。如果用户主动触达小程序一次,小程序可以一周内向用户推送一次模版消息,如果用户在小程序上完成支付,小程序可以一周内向用户推送三次模版消息。
由于新人优惠劵引导,从线下引流进来的用户几乎都会完成支付,也就是说,爱鲜蜂对一部分用户有三次推送模版消息的机会。
爱鲜蜂把小程序的用户做了两大分类:第一类:通过附近的小程序引进的,是平台全新的用户。第二类:线下扫码拉新的用户。
平台会针对这两大类用户推送一张期限只有七天的优惠劵,并在第二天,用小程序模版消息和短信同时提醒用户用这张劵。如果用户没有使用这张券,第三天会再次推送模版消息,通知“此券即将失效”。如果用户还没有使用,将在第六天再次推送提醒“此券即将到期”,如果用户没有任何反应,爱鲜蜂将停止对这位用户做针对性运营,以节省运营成本。直到他下次触达小程序。